|
医易相通源于真河洛五行中
从河图五行说起,先天河图:一六水在北方;二七火在西方;四九金在南方;三八木在东方;五十土居中央。河图逆转相克,对冲相生。换言之,人最怕过分的悲伤,造成逆血上行、伤及五臟六腑,故曰病犯七情,此乃人体象真河图逆克之故也。(后文有真、假二河图证之。)
人有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”七种情感变化,是由中国古代熟读四书五经,既通晓儒学又精通医理的饱学之贤士,通过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医学理论与儒学理论相结合,融会贯通而得出的结晶论述。这七种情感的划分,实际上正是来源于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情感表现,所以,无论是与我们的生理还是心理都非常贴近。中医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“七情内伤”,就是这七种情感一旦在某一种突然或者长时间过度表现出来的话,就会导致我们身体阴阳失调、机能紊乱而甚至导致身体处于某一种病态。关于情绪和情感障碍所影响健康的说法,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有这样描述: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!
河图对冲相生者:虚者补之、实者泄之,用升降之法,方药用得妥当,祛病除烦一身轻松。只所以,先天河图象人体者。
对照人体的气官部位图:肺在胸部,心包居肺之中,肝胆在左,脾在右侧,胃在中部,两肾居腰间两侧,大小肠在下部,正合先天河图之位。宋后人篡改伪造河图至今,将二七火移到南、四九金移到西,与人体的五脏六腑部位不符。
后天文王八卦是根据气候变换位置,换火在南,换金在西,北方水、东方木、中方土三个方位则固定不变。然后才有阴阳风水的二十四山,在此不再多述。
一六水乃肾与膀胱;二七火乃心与小肠;三八木乃肝与胆;四九金乃肺与大肠;五十之土乃脾与胃。(算命论病是一样的。)
泻实调和治疗:
肾脉洪大、水旺太过浊气下陷,变为上热下寒,心肾不交,宜打通三焦,肾病得安康。
肝脉洪大、木横太过必伤脾胃,宜泻肝补心则不伤脾胃,肝胆之病能痊愈。
心脉洪大、阳火太旺必伤肺金,宜泻心火补脾健胃则不伤肺,心病得复元。
脾脉洪大、燥土太烈必伤两肾,宜泻胃火清肺金则不伤肾,脾胃之病立退。
肺脉洪大、燥金太盛必伤肝胆,宜泻肺补肾阴肾阳则不伤肝,肺病能康复。
解:人的疾病是旺极的五行逆克另一方虚弱五行所造成,例如:左寸脉(心脉)大于右寸脉(肺脉)定是实火克金,只要在中间泻火补脾健胃来调治,使火土金连续相生,故曰:实宜泻之、虚宜补之,疾病得痊愈。金克木病宜水来通关,木克土病宜火来通关,土克水病宜金来通关,水克火病宜木来通关,火克金病宜土来通关。(通关就是从中调解)所以,万病之因跟河图逆克完全相同,这样治病就能完全明白了吧!
补虚救母治疗:
肾阴命门二脉细小、是肾虚之症状,宜肺肾同补,肾阴复元声音嘹亮,肾阳得扶化气生津。
肝脉细弱、是肝胆虚症,宜肝肾同补,正乃母子同旺,肝胆病得痊愈。
心脉细小、是心虚之症状,虚者宜补,最宜心肝双补,使心病速复元。
脾脉细微、乃脾不运化,寒湿重则胃冷,宜补脾暖胃补心之法,胃病速能痊愈。
肺脉细小、是肺虚咳嗽痰多之症状,宜补肺化痰补脾健胃,培土生金肺病必愈。
解:肾母在肺,肝母在肾,心母在肝,胃母在心,肺母在脾。生我的五行为母,
五行相生互相循环,此乃救母扶子之法,纵横相生、根深蒂固。
望闻问切确诊寒热:
医师先明白各地方的水土,中国南北水土不同,人体的寒热各自不同,北方地寒南方地热,北方人寒湿重,常吃辣椒善能抗寒而助内暖;南方人湿热多,常喝利湿和泻火凉茶,以防内热上火;人的寒热也与八字有关,作为坐诊中医先分寒热后开处方,大寒的病人用附子加温热之药来回阳救逆,大热的病人必须用生石膏知母玄参天花粉等滋阴降火药来泻热救阴。如果闻到有口臭,观望病人嘴唇生疮舌红,问其口燥烦渴易饥,切脉有急速性,是脾胃伏火症,服用泻黄散煎剂或用中成药皆立见效果!
我不是医,为何对中医有兴趣?因被冷落数十年的中医在今年兴起,是来凑热闹的,但我少年学过八百味药性,自会开方自治。主要是提醒大家一病一药,南方水土本热,热性人占大多数,如果错用附子大热有极毒,热上加热危害极大!医药不精,教学生会误导子弟,必将害人,故此也提醒不懂地方气候的中医,必须学会辩证用药。作为中医只知后天方位、不知真河图先天五行实属庸医,希望青年一代向正规的老中医学习真才实料,才有利于国家,有利于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!
医易同源。人的八字不平衡,命中用神受克,没有喜神调解,必定患有先天性疾病。大运流年失去平衡,必出现后天之病,皆五行断病症,运有祛病五行、病危有救,没有祛病五行、寿数将尽矣。所以药能医病,不能医命,人的寿元由命运来决定,生老病死谁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!
|
|